時間來到七點半,處理小孩的事情還沒完畢,一邊處理家務,我承認我不小心忘記這件等待很久的事,平常LINE的訊息塞爆,我忽略了提醒,記得沒錯的話,我是在八點半左右才發現才進入教室的
這邊只能紀錄到當天上課八點半後的課程
一致性:
一個人在情緒上坦誠,就等於有一顆願意和別人接觸的心,當把矯飾自己情緒視為理所當然,就難以察覺其他的可性。
教育博士陳美齡:即便有一百個人和你意見不同,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認為正確的意見表達出來。
舉個例子
面對孩子時,問孩子:你說,你說,你爸是不是很過份?是不是做錯了?
但當孩子順著你,把情緒渲染的更大,說出爸爸真的很過份的話,爸爸錯的很離譜的事跡
結果媽媽卻質疑的對孩子說:你怎麼這樣講話?他是你爸耶!
這對孩子來說都有不一致性的衝突和矛盾!
這也是我們常犯的錯
每個孩子都渴望能被理解,大人也是
透過冰山理論來挖掘更不易懂的情緒
話語的力量
你句型 vs 我句型
“你”開頭讓人有指責的感覺
透過"我"開頭才比較不會讓人有被指責的感受
負向描述 vs 正向描述
大腦不會分辨反向句,腦海中會浮現你敘述的字呈現的畫面
我想舉個例子:
請你跟著我的話照做,以下:
1、不要想大象!
2、不要想那個粉紅色的大象!
3、不要想那個粉紅色又噴水的大象!
好了
請告訴我
你現在腦海想的是什麼?
叫你不要想,你還是會想,對不對?
所以對於不想要孩子做的事 ,就別講"不要做甚麼",而是要說"你可以做甚麼"
概括否定 vs 表達情緒
時間點要切割清楚,這樣才能知道要改正什麼部分
導演症候群 vs 讓彼此有彈性
對事情事先想好要做的要選的,但其實可以事先給自已有些彈性,避免發生期待落差時,心情不會這麼差,不要有過度的期待
心理學:創造有選擇的選項,就不會失去彈性
建議書單:
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67020
導演症候群:讓每個人都有選擇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25715?sloc=main
50個教育法,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39833?sloc=main
有的孩子會有畫面感,屬於視覺性的孩子,就可以多用畫面感的語言
satear提到的不一致
只要是人與人的關係,會因為你處在不一致的狀況下,產生很多矛盾
不一致:前後說話不一致
課程結束其實我多了幾個書單,有關蕯提爾的正向教養的書,我也加入了幾個相關的社團
真心覺得育兒是一輩子的功課,甚至比婚姻還要重要
怎麼說怎麼做,那些分寸和尺度,要怎麼拿捏,都得做好功課
留言列表